星芒短劇暑期檔的火熱,可以看出以快手為代表的行業頭部平台,已經擁有穩定產出精品化短劇,調配消費市場的能力。重大檔期的熱度集中爆發,也讓短劇有了連接更大消費市場,更新商業化模式的機會。
作者 | 菠蘿包(北京)
暑期檔的競爭不光屬於電影和長劇,短劇市場同樣火熱。
作為首個在業內開啟「檔期化運營」的快手星芒短劇,今年暑期檔將陸續上線20餘部作品,覆蓋校園、二次元、戀愛、古風、魔幻等多樣題材。其中國民級笑星潘長江主演的《進擊的潘叔》已成為這個暑期的頭部爆款作品,上線至今播放量已破3億。
星芒短劇暑期檔的火熱,可以看出以快手為代表的行業頭部平台,已經擁有穩定產出精品化短劇,調配消費市場的能力。重大檔期的熱度集中爆發,也讓短劇有了連接更大消費市場,更新商業化模式的機會。
快手星芒短劇上線的《進擊的潘叔》《無法結婚的麻豆一区二区三区》《黑桃四姐妹》幾部作品,均由美團冠名,品牌訴求與消費種草合理融入進新穎有趣的故事中,平台通過匹配合適的用戶畫像,為品牌提供內容種草的有效轉化場景。觀眾在看劇的同時搜索美團團購關鍵詞,就能跳轉至消費頁麵。
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短劇市場規模達504億元,用戶規模累計達6.6億,短劇已然成為大眾文娛消費的剛性組成。
聚焦到平台上看,2024年,快手短劇日活用戶已突破3億,重度用戶高達1.46億,龐大的用戶池連接著眾多新興短劇創作者及各類品牌方。
一方麵是用戶對優質內容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麵是創作者與品牌方實現商業盈利的訴求。在各平台輪番卷精品化短劇的當下,快手通過技術驅動與合理的營銷模式搭建,正建立一個更成熟的短劇生態。
1.好作品連接巨大用戶池
短劇市場規模與質量並重的當下,快手在這個暑期檔展現出了穩步排播精品短劇,兼顧全年齡段受眾的能力。
《進擊的潘叔》另辟蹊徑聚焦銀發題材,結合喜劇元素講述中老年婚戀、創業的熱血故事。潘長江飾演的潘四喜,看似隻是健身房的保潔大叔,實則是身懷絕技的退役體操運動員,他以掃地僧的姿態在健身房的江湖裏伸張正義,還與《甄嬛傳》中飾演端妃的李宜娟展開一段「替身文學」黃昏戀。
無論是返鄉創業的燃爽事業線,還是「霸道總裁愛上保潔」的生動感情線,《進擊的潘叔》將銀發族與當下時代進行深層連接,在整個短劇暑期檔乃至短劇市場都具有顯著的稀缺性,讓不少觀眾笑著追完整部劇。
中老年群體之外,由短劇頭部演員餘茵領銜主演的現代都市題材短劇《黑桃四姐妹》講述女性覺醒、女性互助。《無法結婚的麻豆一区二区三区》關注婚戀痛點,以現實主義風格觸動年輕女性觀眾。《她不是敵人》圍繞兩個亦敵亦友的女性擺脫渣男、自我覺醒的議題展開,將中年女性的婚姻痛點娓娓道來。
當短劇從新興流量形式轉為大眾文娛消費的重要組成,它的受眾的廣度甚至超越了電影及長劇。《2025快手短劇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指出,短劇市場40歲以下和40歲以上用戶占比約為1:1,從年齡段上來看,短劇觀眾覆蓋了下至20歲以下,上至50歲往上的用戶,從青年到中老年均在養成看短劇的文娛消費習慣。
快手短劇豐富多元的題材背後,是龐大的用戶池,覆蓋了廣闊的短劇核心觀眾與潛力觀眾。
近兩年,快手星芒短劇吸引到的男性用戶持續提升,2024年占比已達到51.8%。年齡上看,30歲以上用戶占比達到59.5%。在快手,消費能力強的一批成年用戶已經成為短劇的核心觀眾。而超7成的新線城市用戶、高達45.6%的鄉村用戶,意味著短劇正跨越地域差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娛樂。
用戶池的不斷增長,帶來的是對短劇產出在規模與內容審美上的需求提升。
截至今年2月,快手站內上傳新劇超5.3萬部,付費劇+免費劇累計作者同比提升61倍。站內八大主流題材覆蓋都市、戀愛、家庭、魔幻、古風等各個類別,其中都市題材占比明顯上升,比如去年播出的《流量女王》以貼近當下現實的設定,講述了女記者堅守新聞正義探尋真相的故事,達成了6.2億的播放量。也反映著快手短劇創作與時代情緒的呼應越來越快。
為調動更多的創意來源,吸納專業的創作者,快手短劇從2024年12月以來陸續發起了「聚光短劇計劃」和「星芒創想計劃」,前者與平遙電影展合作,以優質資源扶持高品質短劇。後者力求孵化「多元化+精品化」短劇IP,麵向大眾征集優質劇本。
2.技術力驅動精品化
短劇精品化的趨勢下,製作成本也在不斷提升。常規短劇的製作成本在20-30萬之間,而精品劇集平均成本已經高達300萬以上。這也意味著對創作者在題材立意、故事表達和視覺效果多個維度的要求提升。
對快手短劇而言,借力AI是內容升級的一大動力。快手旗下的可靈AI正從內容與技術兩個層麵托舉優質內容創作。
一方麵,基於可靈AI在技術上的不斷更新迭代,能有效助力創作者降本提效。
去年7月上線快手的《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成為國內首部AIGC原創奇幻微短劇。在可靈AI強大的多模態視頻生成能力下,中國傳統神話元素被可視化,滔天海浪之中的水火之怪九嬰、嬴魚,以及常被神話傳說提及的火神祝融、水神共工都有了切實的形象,那些常規短劇實景拍攝無法實現的畫麵,均有了落地空間。
超5000萬的總播放量、4.3億總曝光,驗證了這部AI短劇的成功實踐,還極大拓展了科幻、未來、神話、玄幻等短劇題材的可行性。
除了效果提升,AI對短劇成本的降低也足夠顯著,根據《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的導演陳坤介紹,「這部AIGC短劇的成本,僅為傳統短劇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參與的工作人員隻有傳統劇組的十分之一。」
另一方麵,快手牽頭大膽嚐試,讓AI助力創作者開發新的內容形式,幫創作者拓寬想象邊界。
今年6月,快手可靈AI與星芒短劇聯合出品、異類Outliers團隊製作了動畫劇集《新世界加載中》。作為全球首部AI單元劇集,7個風格迥異、腦洞大開的故事,探索了人力想象與AI創意相結合的創意邊界。有關於每24小時更換一次靈魂的《馬丁症》,有充滿諷刺藝術的《宇宙肥腸》,也有關於曆史真相的《不可饒恕》。
在助力創作者開拓靈感的同時,AI也能助力實現電影質感的視效。像《馬丁症》中一對多的流暢2d打戲;《桃源》中細膩的中式古典美學;《好夢》中細致到半獸人的皮毛、眼神刻畫,水下戰鬥流暢銜接,達到了讓觀眾未曾想象的效果。
截至去年12月,使用AI進行圖片、視頻製作的用戶已經高達31%,可以說AI應用已經日趨普及,越來越接近大眾生活。快手也正在讓更多用戶深入了解AI,調動全民創想,降低短劇的創作門檻。
平台在去年發起「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賈樟柯、李少紅等九位知名導演共創影片,並解讀AI對影視創作的影響和未來展望。星芒短劇與可靈AI共同打造「AI創想劇場」計劃,讓AI微短劇創作者、愛好者,乃至頂尖高校都參與其中,激發AI短劇的無限創意可能。
3.共贏,然後做大蛋糕
建立良性的商業盈利模式,是所有平台搭建短劇生態的共同目標。快手在整合平台資源的過程中,通過合理匹配站內短劇觀眾與品牌方需求,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內容-種草-轉化」機製。
《進擊的潘叔》中,美團團購隨劇情發展被融入到故事中。潘四喜等人組團創業,開辦健身房,與對手進行商戰的過程中,自然引出了聚餐的場景,需要拚手速的美團五折團購券,吸引到原本打著石膏坐輪椅的商戰對手出現「醫學奇跡」,情不自禁站起來與大家一起搶團購優惠。
美團團購在聚餐、拍證件照等多種生活場景中的應用,在短劇中被反複演繹,劇情推進的過程中自然幫品牌建立用戶心智,一比一複刻現實操作的指引,也能形成更可觀的轉化。
更多的潛力消費者和商業合作機會還在持續開發中。2024年快手商業化短劇合作數量已突破180部,客戶數量也激增至33家,吸引到包括電商、餐飲、健康等多領域的眾多品牌入局。對品牌方而言,快手短劇完善的定製鏈路讓他們有了軟性接近消費市場的機會。
在這個合作過程中,快手在品牌投前會給到詳細的行業分析,為之匹配合適片單。劇集播出過程中通過站內邊看邊搜/互動/種草等機製,建立起有效轉化。劇集播出後還能給到數據化的分析支撐,幫助品牌深度了解轉化效果。
無論是付費劇還是免費劇,在快手都展現出了巨大的商業化潛力。白皮書指出,快手的付費短劇受眾集中於40歲以下年輕用戶,且男性用戶占比達62%,免費短劇主要轉化人群偏熟齡女性。科學合理的短劇內容消費用戶構成,意味著快手正連接著巨大的消費市場,也能為各類品牌劃出針對性投放的細分賽道。
在快手,品牌種草與優質內容的結合已經形成正向循環,品牌帶來投資,主創加大成本投入,打造更優質的精品化短劇,吸引更多觀眾入場,最終反哺給品牌,形成可觀的商業轉化。品牌、平台、創作者三方共贏的同時不斷做大蛋糕,為短劇市場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快手是當下頭部短劇平台打造良性商業模式的一個縮影,往整個市場看,短劇作為大眾文娛消費的一部分,在追求內容精品化的同時,也帶動行業商業價值提升,文娛作品不隻是時代情緒的折射,也是商業消費的有效接口。
在短劇不斷邁向主流化的路上,快手正在日益接近成熟健康的短劇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