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今年的國產劇題材哪個最熱?
當然是古裝懸疑劇題材。
之所以說這個題材熱度高,並不是說帶來的電視劇的熱度和口碑有多麽好,而是今年以來,這個題材的帶來數量越來越多了。
前腳來了一個懸疑探案劇,後腳趕來另外一部新作,主角團奔忙於破解案件的道路上,一個個迷霧重重的懸念被剖開。
對於喜歡這類題材的觀眾而言,新劇出場讓劇荒有解。
但頻繁出場的古裝懸疑劇題材,配套一致,玩不出新花樣,自然而然有高低之分。
前段時間,一部《朝雪錄》低走高開,否定的聲音在“越來越好看”的好評中得到觀眾的認可。
精良的視覺畫麵打造,高能又反轉不斷的劇情及角色深入破解案件的沉浸感,呈現出了一部令觀眾相對滿意的故事。
《定風波》開播前儼然有一副即將爆火的趨勢,爆款常駐男一號王星越再拿一番劇本,懸疑探案熱門題材,預告呈現出來的懸疑氛圍濃鬱,畫麵質感滿滿。
綜合各方麵給出的第一印象,這部劇呈現出了一部大熱劇該有配置。
但熱播之後,想象出的全麵爆火局麵尚未出現,反倒淪陷在一個又一個爭議裏。
開局的劇情中,琅華閣內,四位輔政大臣的眼睛竟緩緩沁出了血淚,血腥的場麵透著詭異。
血淚“預告”死亡名單,四位輔政大臣接連死亡,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死法。
一個半路被細線割斷腦袋,一個被烈火焚燒,一個溺水而亡。
怪異事件頻繁,有預謀針對四位大臣的殺人事件,激起朝中眾人的恐慌。
高官大臣,重兵把守,如此嚴防死守,竟然防不勝防,皆被怪異的殺人手法置之死地。
凶手殺人不留痕,餘留“夜煞”二字,朝中眾人恐慌,皇帝身為國家元首,下令捉拿凶手,以防“夜煞”之說擾亂民心,危害社稷者之安。
大齊第一神探蕭北冥以高效斷案之能攬下重任,親口承諾三日之內必將凶手捉拿歸案。
蕭北冥精心策劃一場陷阱,誘敵深入,一切準備就緒,隻等凶手主動送上門,他們便可以內外聯合,一網打盡。
眾人胸有成竹,卻不料馬車內的大臣神已被不知鬼不覺殺死,他的頭上插入一根銀針,乃是致命的暗器。
悄無聲息,如此能力,真有種“夜煞”出沒人間的恐怖感,但對蕭北冥來說,如此精妙的殺人手法是人手為之,世間無鬼神之說。
原來轎子中大臣乃是牢獄中的戴罪之人,蕭北冥為其戴上人皮麵具,掩人耳目,擺了“夜煞”一道。
為逼迫真正的“夜煞”現身,蕭北冥又以成婚之機,邀出宮中三位最具嫌疑人的大臣相聚一處,試圖以此試探,逼迫“夜煞”出場。
蕭北冥怎麽也沒想到,竟然被“夜煞”做局,他被誣陷成了真正的殺人凶手,一逃就是三年之久。
血淚一出,劇情神秘感撲麵而來,以找“夜煞”為主要懸念,劇情圍繞剖開真相,破解案件為主。
夜煞神龍不見擺尾,卻能招招致命,連殺大臣和破案奇才蕭北冥。
新娘之死,遊船上三位大臣之死,細線穿身而過,手法詭異之極,宛若對死者充滿深深怨念,誓要以最狠辣的殺人手法報仇雪恨。
一直到蕭北冥落水消失的情節,劇情的節奏以及懸疑探案的懸念尚有點期待,“夜煞”的身份之謎不免勾起好奇心。
但三年之後,案件尚未破解,女主誤會男主是殺父仇人,劇情開始急轉直下。
劇情邏輯有點混亂,起初給出節奏快卻有種隻在走流水線的感覺。
蕭北冥的主角光環還未在前麵的情節有清晰塑造,他的斷案之能僅僅體現在口頭上,外借人皮換臉和巧借婚姻之名試探兩個情節進行人物形象塑造,缺乏更為全麵細致的人物刻畫。
“大齊第一神探”出場既被人做局,女主身為女鋪快,一副得力助手之姿,配合蕭北冥設計陷阱,為了突顯出她的聰明才智斷案之能和英姿颯爽的強武力值,前麵部分與男主達成一致,扮演人前恩愛夫妻,實際暗中觀察,伺機而動。
隻可惜,目睹蕭北冥“殺”父的畫麵,女主與男主信任的彼此的信念崩塌,女主對蕭北冥懷恨三年。
雖然後麵得知蕭北冥被設計陷害,選擇合力尋找真相,人設割裂感已破壞想要塑造出聰明機智女鋪快人設的設定。
此外,女主角的選擇被觀眾吐槽是導致劇情拉垮的原因之一。
戲外不看好的聲音已經導致部分觀眾對這部劇無感,以至於即便有王星越的影響力,惹出爭議的聲音不小。
劇中的表演印證觀眾的猜測,女演員表演全程一個眼神,眼中無戲,武力即便再精彩 沒有入戲的表情管理,人物失去活力,削弱了女主能文能武的颯爽之姿。
作為古裝懸疑探案的主角之一,“腦子在線”是激起觀眾對角色有好感的重點。
正如《朝雪錄》的女主角,是一個不靠他人,獨立破解案件的女性,細節描寫將她的智慧刻畫出來了,眼神中的果敢和堅定,展露出女性堅韌的內核。
外表上,在追查案件過程中,她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舉止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雙眼睛,她的眼神有戲,情感波動流轉眼中,呈現角色真實的內心活動。
然而這部劇中的女主,呈現出一副活在迷茫的狀態,雙眼無神,她的眼睛有時候看起來並不是在看向對手戲演員,走神的狀態像是進入另外一個世界。
人物眼神無神,缺乏與搭檔的眼神交流,互動感不足,演員實力不足,無法令觀眾觀劇時產生共鳴,情緒帶入不了進去,無法實現沉浸式觀劇,更別說觀劇體驗了。
懸疑探案的節奏逐漸緩慢,蕭北冥重新回來查案後,他們的查案節奏一直走在路上,好像有點進展,但實際沒有多大的進展。
“夜煞”一個懸念走的劇情太久遠,反轉雖多,卻未達到令人感到意料之外震撼的場麵。
設計的死亡現場,或者祭神場麵雖有一種“欲揚”之勢,但是自始至終情節走向沒能好好利用懸疑驚悚恐怖的畫麵,倒有種浪費了場景布置。
情節跟不上,演員的表演欠缺,劇中的硬傷太大,劇情越往後越沒了追劇熱情,在同期熱播劇裏沒有優勢。
後麵的斷案過程中,他們的案件拆解分析全靠三個人口頭交流,線索全靠主角張口找到某個人物,通過配角口中的線索解鎖下一個情節。
主角團依賴他人斷案,大大削減角色高光時刻,情節也一直在按流水線劇情走,缺乏懸疑題材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鮮感。
爆款作品出場之後,後麵的電視劇開始尋著同一類型題材進軍,似乎隻要搭配流量配置和熱門題材便能一舉奪得熱度。
隻可惜,現在的觀眾越來越看重品質,尤其有了不少好劇在前,作品有了對比,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有不足之處,一目了然。
比起關注一部劇的主演都有哪些演員加盟,他們將是什麽樣的搭檔組合,大眾的目光放在情節的爽點和燃點是否足夠新穎,劇中哪個情節呈現出來的故事更具共鳴。
此外,觀眾對古裝劇的視覺和布置有更為細節的需求,若是追求“網紅風”和“廉價感”,意味著這部劇失去成為一部年度優質大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