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片越來越依賴 “大場麵” 吸金,製片廠動輒砸幾億美元拍電影,就為了把觀眾拉進影院。但這招未必總能奏效 ——《侏羅紀世界 3》就是例子,預算高不代表質量好。 好萊塢有太多大製作,本來指望能成現象級爆款,結果成了製片廠的噩夢。
不管是想開啟新係列的開山之作,還是萬眾期待的續集,總有一些電影辜負了所有 hype(熱度)。製片廠可能花幾百萬做營銷,可要是片子本身不行,這筆錢就全打了水漂。
下麵這 10 部電影,本應大紅大紫,結果卻成了一團亂麻。
10. 《鴛鴦綁匪》(2003)
2000 年代初,本・阿弗萊克和詹妮弗・洛佩茲是頂流情侶,也是好萊塢最火的電影明星。索尼影業瞅準這一點,斥資 5400 萬美元拍了《鴛鴦綁匪》,想靠兩人的真實化學反應衝擊口碑票房雙豐收。結果完全反過來:影評人罵翻了,全球票房才 700 萬美元。這部片子調子混亂,最後出名全因為 “爛”—— 被稱為 2000 年代最爛電影之一,方方麵麵都一敗塗地。
好萊塢不該隻靠明星賣片
以前,電影常靠演員撐場麵。阿諾・施瓦辛格、西爾維斯特・史泰龍這種名字,光憑臉就能讓《眼鏡蛇》《獨闖龍潭》這種片子賣座,根本不用看導演是誰。但近年,靠演員引流已經不夠了。《花月殺手》就是例子,就算有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和羅伯特・德尼羅,2 億美元預算隻換來 1.58 億票房。眼看《One Battle After Another》票房堪憂,好萊塢真該醒醒了:光靠明星,撐不起一部電影。
9. 《異星戰場》(2012)
安德魯・斯坦頓執導的《機器人總動員》《海底總動員》都是皮克斯經典,迪士尼因此給他一大筆錢,讓他拍《異星戰場》—— 一部改編自短篇故事的科幻史詩。可斯坦頓擅長原創動畫,拍真人電影卻徹底拉垮。《異星戰場》簡直是災難:調子混亂,故事毫無吸引力。它想學《阿凡達》,卻沒找到自己的風格,與其說是電影,不如說是一堆視覺噪音。花 2.5 億美元拍這種片子,隻能說想法太離譜。
迪士尼原創真人電影基本涼了
現在迪士尼的真人電影,不是翻拍動畫,就是漫威 / 星戰衍生片。原創真人電影的時代早就過了。《阿特米斯的奇幻曆險》《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都沒激起水花,迪士尼幾乎把重心全放在續集和 IP 電影上了。這些片子固然能賺錢,但迪士尼真該多拍點原創內容,給下一代留點新故事。
8. 《新木乃伊》(2017)
《新木乃伊》承載了太多期望:湯姆・克魯斯轉型之作,環球影業全新係列的開山篇,本該成影壇下一個大 IP。結果呢?這版《木乃伊》是史上最爛改編,台詞寫得爛,劇情白開水,看得人遭罪。它想融恐怖和喜劇,卻把原著精髓全丟了,成了一部無腦動作恐怖片,還硬塞了一堆世界觀設定。“黑暗宇宙” 聽起來挺酷,可《新木乃伊》一出來,這係列的熱度就全沒了。
阿湯哥接下來該幹啥?
本來《新木乃伊》是他離開《碟中諜》間諜動作片的好機會,結果 “黑暗宇宙” 因為這片子徹底黃了。現在《碟中諜》據說要完結,大家都在猜他接下來會拍啥。有不少原創動作片在籌備,包括一部和安娜・德・阿瑪斯合作的水下動作片,可預算一直談不攏。阿湯哥是現在最能打的動作明星之一,但或許是時候試試其他類型了。
7. 《正義聯盟》(2017)
真人版《正義聯盟》本該是漫迷的夢,DC 一步步搭建宇宙,就為了這部集結大作,當時多少人期待啊。可結果呢?成了兩個導演風格衝突的悲劇。紮克・施奈德因為家庭變故中途退出,華納找了個完全不對路的導演接手 —— 喬斯・韋登想把它拍成《複仇者聯盟》那樣,和施奈德原本的調子截然相反,整部片子亂成一鍋粥。劇本倉促,毫無情感,2017 版《正義聯盟》成了華納最大的敗筆之一。
詹姆斯・古恩該等等再拍《正義聯盟》
詹姆斯・古恩的《超人》開了個好頭,DCU 有了起色,大家開始猜他會不會拍《正義聯盟》。看看施奈德和韋登的前車之鑒,古恩真該再等等。DCEU 太急著拍團隊電影了,好多片子硬塞客串,根本沒好好搭建宇宙。古恩應該先把角色立起來,再拍集結片,這樣角色互動才夠味。從目前的片單來看,他幸好也是這麽做的。
6. 《阿姆斯特丹》(2022)
《阿姆斯特丹》的卡司豪華到離譜 —— 瑪格特・羅比、克裏斯蒂安・貝爾都在,可結果卻讓人失望。這部懸疑片無聊透頂,反轉老套,泰勒・斯威夫特的死亡戲爛得好笑,幾乎方方麵麵都失敗了。就算有奧斯卡級別的製作團隊,片子還是死氣沉沉,攝影大神艾曼努爾・盧貝茲基這次的工作也堪稱生涯最差。明明有那麽多好材料,最後卻拍成這樣,太可惜了。
現在劇情片太難賣了
現在在影院放劇情片,簡直是難上加難。除非像《奧本海默》這樣的大製作,否則觀眾根本懶得去影院。《阿姆斯特丹》就是例子,8000 萬預算,全球票房才 3000 萬。影院本該什麽類型都能放,不隻是大片的天下。流媒體把電影生態搞壞了,在家看太方便,大家都不想出門了。
5. 《黑亞當》(2022)
《黑亞當》本該給 DCU 注入新活力,結果完全沒做到。它沒給超級英雄類型片帶來任何新意,就是一部混亂的 superhero 大雜燴,沒像樣的故事,也沒緊迫感。道恩・強森有演技,外形也適合漫改角色,可他演的黑亞當毫無記憶點。片子想引入新角色撐下去,這些角色能力還行,可劇本寫得太爛。它或許沒其他 DC 電影那麽爛,但作為一部本應重振 DCEU 的片子,它徹底失敗了。
《黑亞當》片尾彩蛋越想越氣
亨利・卡維爾演的超人雖然電影評價兩極,但人氣很高,很多人都愛他的版本。可他最後一次出鏡居然是《黑亞當》的片尾彩蛋,這結局也太糟了。彩蛋裏暗示他會和黑亞當打一架,結果這電影根本沒拍。雖然 DC 重啟是好事,但卡維爾的超人就這麽落幕,還是讓人難受。
4. 《小醜 2:雙重瘋狂》(2024)
2024 年是漫改電影的災年。《小醜 2》不算當年最差,但絕對是最讓人失望的。前作拿了奧斯卡,這部卻把前作踩得一文不值,自己還沒像樣的故事。歌舞片段無聊得驚人,節奏慢得要死,簡直是故意讓觀眾生氣。雖然敢冒險值得誇,但托德・菲利普斯花兩個多小時表達對觀眾的厭惡,這片子根本沒法看,更別說尊重了。
《小醜 2》毀了前作
《小醜》的魅力在於留白,拍續集本身就很減分,可《小醜 2》還一直貶低前作。電影名叫 “小醜”,卻暗示亞瑟・弗萊克不是真小醜,這操作太迷了。菲利普斯向來愛給小醜換角度,但他直白說自己版本的小醜不是 “真的”,隻能說明他不尊重這個角色。而且片子完全拋棄了心理健康主題,最後還讓弗萊克被捅死,堪稱近年最離譜的漫改電影之一。
3. 《掠食城市》(2018)
彼得・傑克遜團隊剛拍完《指環王》,再去拍奇幻冒險,按理說穩了,可《掠食城市》卻辜負了所有期待。攝影和視效確實拍出了大場麵,可故事毫無吸引力。片子和大多數反烏托邦、後末日電影沒區別,“吃富人” 的劇情毫無新意。1 億美元預算,全球票房才 8300 萬,徹頭徹尾的失敗。
反烏托邦驚悚片的時代過去了
2010 年代初,青少年奇幻改編片爆火。《饑餓遊戲》《分歧者》一部接一部,製片廠把熱門奇幻小說幾乎拍了個遍。可現在不行了,《 Allegiant 》《移動迷宮 3》都沒激起水花。《掠食城市》的撲街,標誌著奇幻改編片的衰落 —— 它在美國本土票房還不到 1500 萬。《醜人》這種片子也差評如潮,說明奇幻改編得下功夫,不是拍了就一定火。
2. 《明日世界》(2015)
布拉德・伯德在 2000 年代靠《超人總動員》《美食總動員》證明了自己,迪士尼給他錢拍原創電影,一點不奇怪。這本該是新係列的開端,結果卻成了一部節奏慢、沒靈感的奇幻片,角色也很無聊。喬治・克魯尼和布麗特・羅伯森已經盡力了,可劇本太糙,讓人失望。雖然他後來靠《超人總動員 2》證明自己還行,但《明日世界》絕對是他少有的翻車之作。
布拉德・伯德這些年在幹嘛?
他雖然簽約寫《超人總動員 3》,還要執導《1906》改編版和原創動畫《雷・岡恩》,但自 2018 年《超人總動員 2》後,就沒給影壇帶來什麽影響。就算《明日世界》不行,伯德也是最會講故事的導演之一。好萊塢七年沒讓他拍新東西,簡直是浪費人才。希望《超人總動員 3》《1906》和《雷・岡恩》能值得這麽久的等待。
1. 《時間的皺折》(2018)
艾娃・德約列靠紀錄片《13th》和馬丁・路德・金傳記片《塞爾瑪》成了新銳導演,她要改編《時間的皺折》,當時多少人期待啊。這本該是部忠實改編,結果卻成了視覺災難,大製作裏少見的爛演技。原著的荒誕感太難拍了,片子想講家庭和創傷,卻搞得觀眾看不懂。IMDb 4.3 分,票房也沒回本,《時間的皺折》徹頭徹尾是場災難。
《時間的皺折》為啥這麽難改編?
已經有好幾個版本想把《時間的皺折》搬上大銀幕,結果全翻車了。雖然故事複雜,融合了多種類型,但主題和敘事明明有潛力拍成好電影。《瞬息全宇宙》證明,奇幻元素再多,也能拍出感人的片子。可製片廠為啥就是拍不好《時間的皺折》,實在讓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