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方言短劇火了,這一次是湖南塑普。
8月17日,紅果短劇“果燃計劃”出品的《弄潮》開播,上線一周播放量超3億,紅果熱度最高超5500萬,登上紅果短劇熱搜榜第四。該劇以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湖南為背景,講述三位性格鮮明、背景各異的女性王巧繪、趙玉蘭、李亞潔從誤解走向理解,從孤立走向同盟,最終攜手創業,共同麵對時代浪潮的故事。
愛情隻是點綴,姐妹才是真的。她們之間沒有反目、沒有“互掐”,隻有真摯的友情、共同的夢想與彼此的成全。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從大山裏出走的女主王巧繪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演活了湘妹子的直爽潑辣、敢想敢拚。在塑普的持續“洗腦”中,沉浸式看劇的觀眾直呼太好磕了:“48集根本不夠看!”
△紅果短劇熱搜榜排行第四
女性獨立:從“巧娣”到“巧繪”
“落鳳村”是農村女性命運囚籠的象征,王巧繪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個隱喻。
出生在“落鳳村”的王巧繪原名“王巧娣”,寓意“恰巧有個弟弟”,是無數“招娣”的縮影。父親王五為了給兒子湊彩禮,強行將她嫁給當地無賴周保生。為了擺脫命運,巧娣在婚禮上“假死”,在母親王慧蘭和發小趙玉蘭的幫助下,艱難逃出“落鳳村”。
△劇照,巧繪搭班車離開“落鳳村”
母親和發小對巧娣的幫助並不止步於“出逃”。劇中女性之間的互助並不靠生硬的衝突和口號去體現,而是巧妙融合在劇情中順理成章的發生。母親雖然沒有走出大山,但傳授給了她精湛的裁縫手藝;玉蘭沒有搭上出走的班車,但教會她讀書寫字——會縫紉、能寫字,這一切都為她成功應聘為固陽縣成衣廠女工創造了必要性條件。
△劇照,玉蘭教巧繪識字
“我不當新娘,要當工人。”在招聘簡曆上,她鄭重地將自己的名字改寫為“王巧繪”。從前那個被家庭安排、被迫接受命運的“巧娣”,在逃出大山的那一刻,成為了自己人生的主宰——“巧繪”。她不再是被動接受命運的“交易物”,而是用一針一線“繪製”自己未來的“弄潮兒”。
“繪”也與母親的名字慧蘭同音,是巧繪對母親未實現的命運的延續,正是母親無私的代際托舉,才有了她逆天改命的可能。“等我做了正式工,我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分房,然後接我媽和玉蘭到鎮上一起生活……”出走的巧繪也在回望守護她的人。
時代弄潮:專注事業的女性合夥人
在傳統敘事中,“三個女人一台戲”常被理解為勾心鬥角、爭風吃醋。然而,《弄潮》卻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敘事姿態,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
在成衣廠,巧繪與廠長之女李亞潔不打不相識:一個是逃出大山渴望成為工人在城市安家置業的“鄉裏別”,一個是衣食無憂但籠罩在父親的光環下被誤認為“花瓶”的“大小姐”。從競爭、誤解到合作共贏,兩個女孩在縫紉機風波和偷布風波中化敵為友,成為密不可分的合作夥伴。
△短劇截圖,巧繪與亞潔合作趕製成衣
“不要為了男人反目啊!”當亞潔提及男主時,網友表示出擔憂。按照一般短劇的套路,“二女爭一男”的戲碼即將上演。但《弄潮》沒有,男主既沒有讓姐妹反目,也不是天降神兵,而是鼓勵巧繪勇敢離開沒有創新土壤和充滿人情紛爭的國營工廠,到長沙闖出另一片天地。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巧繪重逢了從家暴泥淖中掙脫的玉蘭與離開父親掌控的亞潔,三人一起開啟全新的命運篇章。
△短劇截圖,姐妹三人的事業蒸蒸日上
改革開放初期是一個個體經濟初興、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中,姐妹三人不靠男人和運氣,而是靠技術、誠信和彼此的支持,從擺攤開始建立自己的事業——巧心時裝店。巧繪的裁縫手藝、亞潔的管理頭腦、玉蘭的務實穩重,組成了一個完整而堅實的創業團隊。
她們是“事業合夥人”,更是“人生合夥人”。這種關係的塑造,打破了以往短劇作品中女性要麽為情所困、要麽為權所爭的套路,提供了一種更健康、更現代的女性關係範式。
湖南塑普:細節打磨短劇“爆款”
《弄潮》的成功,不僅在於其主題和劇情,以及主演們生動的演繹,更在於其對細節的極致追求。尤其是對湖南方言的使用,成為該劇一大亮點。
據了解,劇組在開拍前兩個月就深入湖南地區的紡織廠進行采風,演員在進組前一周集中學習方言,拍攝全程自帶口音。配音導演@熊小小為此召集了全北京的湖南人搭建配音群,大家都有一種宣傳家鄉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配音導演@配音演員熊小小的分享
值得一提的是,女主陳芳彤是自主完成配音的,力求情緒到位,生動自然,讓觀眾有代入感。這種對方言的重視,不僅增強了劇集的真實感和地域特色,更讓角色立得住、站得穩。塑普自帶的幽默效果,也為劇情和人物塑造增色不少。
此外,劇組還對服裝、道具、場景做了大量調研。劇中出現的蝴蝶牌縫紉機、80年代的成衣車間、廣交會的展台布置等,都經過大量曆史資料考證。36套原創服裝、8首原創配樂,劇組從視覺和聽覺上共同構建了一個可信的時代空間,這也為吸引具有年代記憶的中年觀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短劇截圖,背景標語、縫紉設備還原80年代風格
正是這些細節的堆疊,讓《弄潮》不再是“流水線短劇”,而是一部具有電影質感的時代佳作。它也印證了紅果短劇“果燃計劃”的初心——拒絕“流量至上、內容粗糙”,堅持“有溫度、有深度”的內容創作。
△網友評論
《弄潮》的出現,讓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看到,原來女性題材可以不靠“撕逼”和“奪愛”來製造戲劇衝突;時代劇不用宏大敘事也能打動人心;短劇不用犧牲品質也能實現流量與口碑的雙贏。這或許才是“弄潮”真正的含義:不是隨波逐流,而是迎浪而上,成就自己的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