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題材百花齊放,可真能拍出新意的卻不多。《長風起》一登場,就像一記重拳砸在觀眾眼前。它不是常見的古偶,不是傳統的刑偵,而是把懸疑、年代、反詐揉成一鍋大雜燴。這麽一部融合商戰與騙局的劇,光聽設定就讓人覺得夠辣夠刺激。誰能想到,一百多年前的騙局,竟能讓今天的觀眾拍腿大喊:這不就是熟悉的套路嗎?
主角上官誠明,本是江浙一帶的富少,成天遊走勾欄聽曲,活得自在。他看上了戲班姑娘江飛燕,一口咬定要娶進門。婚禮那天,一個神秘人站出來警告:你要是執意娶她,等著全家遭殃吧。換誰聽到這種話都得心裏一咯噔,可他偏偏當耳旁風。結果呢?沒多久父親暴斃,弟妹失蹤,上官家瞬間土崩瓦解。這劇情要擱今天,就像有人被愛情蒙了眼,最後發現自己掉進了連環騙局。
等真相揭開時,觀眾才明白,江飛燕根本不是“良配”,而是神秘組織的棋子。所謂的婚姻,不過是殺豬盤的前身。不同的是,現在的殺豬盤盯上錢包,那時候的騙局要你整個家族陪葬。上官誠明被蒙在鼓裏,一朝夢醒,直接跌入穀底。這種打擊放到誰身上,都得懷疑人生。
上官誠明走投無路,想一了百了,偏被殘疾老人金不換救下。金不換不但救了他,還給他指了一條新路:學會識破騙局,用騙局反擊騙局。他於是拜師學藝,化名江一行,潛入敵人內部。這樣的設定就像一場比賽,前半場被打得體無完膚,後半場換個身份殺回來,看點十足。觀眾最愛看的就是這種翻盤橋段——誰不想看看被欺騙的人,怎麽在陰溝裏爬起來還以顏色?
這種複雜敘事要是沒硬核班底,拍出來就容易稀巴爛。編劇楊哲早就靠《龍嶺迷窟》《法醫秦明》立住了,最擅長的就是把小說改得緊湊有力。導演楊磊更不用多說,《紅色》《三體》都出自他手,駕馭年代與宏大敘事毫不費勁。這次他把反詐元素塞進1910年代的格局裏,顯然是有備而來。
李現挑大梁飾演上官誠明,從紈絝少爺到複仇棋手,跨度不小,正好能讓他大展拳腳。李一桐演的江飛燕,身份曖昧,愛人還是棋子,拿捏不好就變臉譜,拿捏住了就是全劇的靈魂。吳剛飾演的金不換,名字就透著江湖味,角色更是帶點殘缺的狠勁。加上一大批中青代實力派,陣容擺出來就讓人放心。
懸疑劇觀眾早就看膩了套路,《長風起》卻偏要玩“反詐”。殺豬盤本是現代騙局,搬到上世紀初的背景裏,立馬多了幾分荒誕和諷刺。觀眾一邊看古代背景的“婚姻騙局”,一邊聯想到今天的詐騙新聞,不禁想笑又想罵。這種題材稀缺,拍好了就是爆款。
1910年代並不安穩,社會動蕩,思想碰撞不斷。把騙局放在這種曆史節點下,故事更顯得步步驚心。上官誠明不是單純在複仇,而是被推入時代的洪流。個人的沉浮和大背景的暗戰重疊,觀眾就更能代入那種無力感和燃燒感。曆史的煙塵,讓騙局顯得不止是騙局,而是一場關於人性和權力的較量。
《長風起》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把觀眾最熟悉的騙局玩出了曆史厚度。上官誠明的遭遇,是一場家破人亡的慘劇,也是一次涅槃的契機。觀眾在他身上看到的是警醒:別被糖衣炮彈迷了眼,更別在騙局裏沉睡太久。劇集如果能保持緊湊節奏,不把反詐主題拍成說教,那它一定能打動觀眾。真正的精彩,不在於誰輸誰贏,而在於人能不能從騙局中殺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