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叔今年最期待的劇集之一,回歸了。
2022年,這部劇上線即爆。
多個國家熱度登頂,播放時長超越《怪奇物語》,成為網飛首周觀看時長最高的英語劇集。
劇中妝造、穿搭、舞蹈等,也都在短視頻平台迅速躥紅。
時隔三年,原班人馬回歸。
導演之一,還是那個拍出《剪刀手愛德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僵屍新娘》的奇幻鬼才蒂姆·伯頓。
新一季再度登上網飛熱榜,豆瓣開分8分+。
被評為「暗黑版《哈利波特》,比第一季更黑暗、懸疑。」
等不及了,快來看看吧——
《星期三》第二季
Wednesday
這部劇衍生自經典IP《亞當斯一家》。
最初是由查爾斯·亞當斯自1930年代創作的一係列漫畫。
後來被多次改編成電影、動畫、舞台劇等。
故事講述了一個另類的反傳統家庭。
亞當斯一家以死亡為樂,以怪為美,嘲笑世俗定義的「正常」。
他們每天吃暗黑料理,住在鬼屋一樣的房子裏。
喜歡玩血漿四濺的19禁遊戲,到處搞破壞。
父母極度膩歪,總當著孩子麵激情擁吻。
弟弟最近的愛好是複活死人。
把僵屍養在自己房間當寵物;
叔叔的腦子裏滿是金屬零件,喜歡用滾燙的水洗澡,拿仙人掌當水果。
還有一個忠實的靈異夥伴——一隻做事敏捷,還能聽懂人話的斷掌。
這一家人看似個個離經叛道,卻總能彼此守護,家庭關係緊密得令人羨慕。
這部劇的主角,是亞當斯家唯一的女兒——星期三。
正值青春期的她,永遠一副臭臉,嘴巴毒如刀鋒。
她厭惡社交,對別人的好意也不領情,常常以冷眼回應。
她對鮮豔的顏色過敏,永遠穿著一身黑白灰。
和室友小狼女共用一個房間,都要把彩色玻璃窗抹掉一半。
她沉迷於寫偵探小說,題材全是剖屍、獵殺、心理操控。
因為太過血腥,屢屢被出版社退稿。
她卻隻覺得這些編輯眼界太低。
而在新一季中,單純寫小說幻想已經滿足不了她了。
她決定親自出手,調查並了結一樁她童年時期就感興趣的連環殺人剝皮案。
她天生擁有通靈能力,隻要觸碰特定物品,就能看見與其相關的過去或未來。
所以,輕輕鬆鬆就確定了凶手的位置。
但,偵探少女剛上任,就出了岔子:
機場安檢過不去。
因為,她從頭到腳都塞滿了刀、斧子、電擊產品等違禁物品……
甚至書包裏,還藏著她的親密夥伴「手」。
但麵對安保人員,她隻能謊稱那是假的。
而這部劇玩黑色幽默也很有一套。
聽完星期三的解釋,安保人員還是滿臉怒火地瞪著她。
以為謊言被拆穿了?
沒想到,是因為「手」擅自裝了一管護手霜。
人類世界最喪心病狂的連環殺人剝皮案,對星期三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這部劇開場不過10分鍾,連環殺人凶手就被她幹掉了。
本季真正的謎案,才剛剛上演……
上一季,星期三因在學校遊泳池放食人魚襲擊同學而被開除。
於是被父母送入異類聚集地——永封學院。
這裏的學生有狼人,有水妖,有吸血鬼,還有擁有心靈感應、植物操控等異能者。
剛轉學後的星期三,還沒融入環境,就被卷入一連串的謀殺案。
好在,她憑借對殺人案超乎常人的執著與興趣,不僅破了案,還阻止了一場校內大屠殺,成為拯救了全校的英雄人物。
而新一季中,危機再度升級。
開場就是一樁驚悚離奇的命案。
一個私家偵探在學校附近的樹林裏,遭一群烏鴉集體襲擊。
被發現時,雙眼已經被啄空,體內填滿烏鴉羽毛。
像是某種人操縱鳥殺人的邪術。
一名警察苦於找不到線索,隻能請出「異類名探」星期三。
可當星期三如約到警察家裏時,卻發現警察已經死了,大張著嘴倒在躺椅上。
湊近一看,成群的烏鴉從身體裏衝撞而出。
與此同時,女主通過幻象看到室友小狼女離奇死亡。
隔日,室友的床上,赫然出現一個眼球——
正是被烏鴉啄走的私家偵探的眼球。
後來,又有一群烏鴉湧進學校,向學生、老師發起攻擊。
諸多跡象都指向烏鴉背後某個神秘人的異術操縱。
星期三想要查清真相,卻發現,最大困難在自己身上。
按照以往,用靈力找到線索並不難。
但最近,她因為過度訓練通靈能力而出現副作用。
一通靈就雙目流血,無法再預知過去和未來。
母親也為了她的生命安全,強行沒收她的通靈書,直接燒毀。
失去了靈力的女主,隻能回歸傳統偵破手段,各方收集線索、動用人脈。
深入各種怪物的「洞穴」,拿生命做賭注,與時間賽跑。
而背後的真相,遠比麻豆一区二区三区想象中更加驚悚、殘酷……
具體內容,還是留給大家自己去看,魚叔在這裏就不過多劇透了。
不難理解,這部劇之所以大爆。
除了經典IP和蒂姆·波頓讓人過目難忘的影像風格外。
更重要的是,包裹在奇幻、懸疑、推理的外殼下,仍保留著一個紮實動人的青春故事。
和《哈利波特》《暮光之城》一樣,打破了傳統青春類型的窠臼,卻同樣能讓麻豆一区二区三区從中找到成長的共鳴。
就拿女主的角色設定來說。
她的個性和自我認知,其實很吻合如今年輕人向往的精神狀態。
不願被主流價值觀同化,不願做無謂的社交。
不刻意討好,不在乎外界的目光,哪怕被認為是冷漠、自私、無情的。
但深入了解後,反而會看到她理智、獨立、堅韌的一麵。
雖然不會說漂亮話,但關鍵時刻總能勇敢地挺身而出。
這都比主流青少年故事所塑造的陽光善良型更真實、更有層次,也更易讓人代入。
此外,劇中的友情、親情線也刻畫得相當真切。
比如,星期三和母親的複雜關係。
母親出於對女兒的保護,將通靈書燒毀,極度嚴厲地限製她的靈力使用。
可以理解,因為母親的妹妹曾出現過和女主一樣的狀況,她太怕失去女兒了。
但母親的管控無法真正緩解女兒的不安,反而刺激了女主的進一步反抗。
因為彼時,星期三的室友麵臨危險,她急於出手解決。
可是她寧肯找叔叔和祖母幫忙,也沒有找父母分擔。
最後哪怕危險纏身,也咬著牙自己克服了難關。
是不是很像現實中的代際關係?
還有她和室友的關係。
經曆了上一季的生死之交後,已經不知不覺變成了很好的朋友。
雖然星期三嘴上依舊毒舌,做事依舊我行我素。
但在背地裏,為室友操碎了心。
怕室友陷入驚恐,沒有告訴她預知到的死亡幻象,想方設法提前解決問題。
分配任務時,也把最安全、輕鬆的部分留給室友。
性格完全相反的室友一邊蒙在鼓裏,一邊又積極幫助女主。
一度還為自己沒受重用忿忿不已,看到女主有了別的幫手還會暗自吃醋。
種種小細節完全是青春期女生友情的真實模樣。
此外,就像蒂姆·波頓一貫的創作母題——對「異類」的認同與關懷。
創作者也在借此表達,看似怪異的他們,其實也是最普通的你我。
隻是個性和愛好比較另類,但感情、思維、價值觀,照樣飽滿且有溫度。
拒絕被同化,拒絕為融入周遭環境而假裝「正常」的他們,其實反倒比大多數普通人來得更勇敢、真摯。
很多成長劇會給孤獨、自閉的主角一條成長弧線,講他們如何在周遭人的善意中,變得柔軟,最後走近人群。
這部劇其實讓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看到,真正的成長,是在堅持自我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當麻豆一区二区三区在現實中反複被教導「合群」「開朗」時,《星期三》是一次可貴的反向表達:
勇敢當個怪人,真的沒什麽不好。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