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年代劇今年不多,能讓觀眾眼睛一亮的更是鳳毛麟角。熱鬧了一陣的《北上》剛過去,馬上就有一部《灼灼韶華》來接力。這名字聽著就像一杯烈酒,越喝越帶勁。它改編自“石頭與水”的小說《野心家》,原著裏的人物都帶著點鋒利勁兒,走在時代的大街小巷,不光是活著,還要活出樣子來。女主褚韶華,就是那種越打壓越往上躥的女人。
1916年,褚韶華嫁進陳記藥鋪,本來是為了救哥哥褚韶中。人家一嫁過去,不是端茶倒水的花瓶,而是直接用本事贏得公公陳父的賞識,把藥鋪大權攬在手裏。別看這是民國初年,商場也跟戰場一樣,不動腦子就得出局。她這一手掌權,讓原本安逸的少奶奶生活變成了帶兵打仗。隻可惜陳父、陳大順先後離世,二少爺扶不上牆,家業像漏水的船,隨時可能沉。她幹脆自己另開藥鋪養著全家,這膽識,可不是一般人有的。
剛守寡的她,還想著和初戀重新點燃火花。結果呢?婆婆和小叔像商量好了一樣,直接堵死這條路。陳家的運勢更是直線墜落,連土匪都來湊熱鬧。她不僅家沒了,連女兒也失去了。你能想象一個女人站在廢墟上的那種心情嗎?這換誰,心都該涼透了,可她沒有趴下。俗話說“天塌下來,當被子蓋”,她就是這樣的人。
她離開陳家去了上海,這地兒可不是溫柔鄉,是生意人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噩夢的溫床。褚韶華遇上了聞知秋,一個腦子轉得飛快的商界高手。倆人聯手,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上海灘的商圈不認人情,隻認實力,她偏偏用實力讓人閉嘴。她不再是那個被推著走的少奶奶,而是全城都得叫一聲“褚老板”的女商人。
這劇情聽著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沒錯,《那年花開月正圓》裏周瑩的路數就是這樣。因為兩部劇的編劇是同一個——蘇曉苑。她最會刻畫那種“越打越猛”的女人,把挫折寫成鋪墊,把眼淚寫成彈藥。觀眾看著,不光替她憋屈,還忍不住喊一聲“幹得漂亮”。
餘丁執導的劇,講究一個細水長流。《雞毛飛上天》《鑼鼓巷》這些口碑作就是他拍的。他抓人物的細節特別狠,哪怕一個眼神、一個抿嘴,都能看出角色背後的故事。這種導演拍年代劇,就像老中醫抓脈,分寸拿捏得死死的。
熱依紮飾演褚韶華,她的氣質是那種不炫耀但絕對有貨的類型。從《甄嬛傳》裏的葉瀾依,到《山海情》的李水花,她塑造的角色都有筋骨。還有楊祐寧、茅子俊、柴碧雲、唐曾、塗鬆岩等一眾演員,個個能打。丁勇岱、李勤勤這種老戲骨坐鎮,更讓這部劇底氣十足。
表麵看是女人在商場拚殺,實則是在講一個人怎樣和命運掰手腕。褚韶華不是天生的贏家,她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刀尖上跳舞。有人說她野心大,可野心這東西,不就是看誰敢去兌現嗎?她的故事,比起商業傳奇,更像一部活生生的民國女性奮鬥史。
一部年代劇能不能火,不靠花裏胡哨的場景堆砌,也不靠幾句勵誌台詞撐場。觀眾想看的是,人在困境裏是怎麽活成自己的。褚韶華的三段人生,如果拍得夠真、夠狠、夠細膩,《灼灼韶華》就不隻是戲,而是一麵鏡子,讓觀眾照見自己麵對生活時那股不認輸的勁兒。誰說命運不能談條件?她就偏偏把條件談成了買賣,還賺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