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Z5.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wnzkyy.com/cache/be/26f8a/3cdcd.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Z5.com/func.php on line 115
10 部最帶感的懸疑砍殺片:凶手是誰?猜到頭禿_資訊-電影網迅雷下載
  • 資訊10 部最帶感的懸疑砍殺片:凶手是誰?猜到頭禿
    首頁資訊10 部最帶感的懸疑砍殺片:凶手是誰?猜到頭禿

    10 部最帶感的懸疑砍殺片:凶手是誰?猜到頭禿


    砍殺片(slasher)本身就是個門道多的亞類型,粉絲都知道裏麵門道多了去了。有的摻喜劇,有的加劇情,有的玩動作;有的追求真實到殘酷,有的就愛潑血漿潑得沒節製。

    但最讓人上頭的,還是摻了懸疑的 —— 那種 “誰是凶手”(whodunit)的調調,讓觀眾跟著屏幕裏的人一起猜,不到最後根本不知道刀是誰舉的。下麵這 10 部,能讓你一邊緊張到摳手,一邊猜得津津有味。

    10. 《血怒》(1987)


    雙胞胎托德和特裏從小就不對勁:特裏殺了人,卻嫁禍給托德,讓他蹲了十年牢。托德出獄後,打算報複 —— 他要再殺一串人,把鍋甩回給特裏,讓他也嚐嚐那種滋味。於是公寓樓裏開始死人,隻有特裏和他的朋友們能阻止這場屠殺。

    雙胞胎搞事,雙倍刺激
    這部 80 年代砍殺片沒火起來太可惜了 —— 它把 “誰是凶手” 玩得飛起,倆雙胞胎誰幹的根本分不清。跟其他經典砍殺片一樣,不光有懸念,血漿和暴力管夠。還有那種 campy(俗套又帶感)的調調、黑色幽默,再配個 80 年代合成器配樂,簡直絕了。

    9. 《惡魔的陷阱》(1988)


    深夜電視製片人波津奈美收到一封怪信,裏麵是段虐殺視頻,被殺的女人長得跟她超像。她覺得這能搞個爆款節目,就帶著小團隊去了視頻裏的廢棄工廠。結果一到那兒,團隊成員就一個接一個被幹掉,奈美還遇到個神秘男人,說自己知道凶手是誰,也是來查案的。

    日式驚悚玩出花,反轉嚇你一跳
    這部日本電影受西方影響挺大,尤其像意大利犯罪驚悚片,殺人場麵拍得又酷又藝術,還特嚇人。但血腥背後藏著好幾個謎,最後凶手揭曉時簡直離譜 —— 但這就是這部片的魅力,獨一份的日式砍殺片。

    8. 《水晶鳥》(1970)


    美國作家山姆・達爾馬斯在羅馬度假,某天晚上撞見博物館裏有人要殺人,他被關在玻璃門外,看得一清二楚。結果這之後羅馬開始連環殺人,警察覺得山姆是唯一見過凶手的人,讓他幫忙破案。他隻能一遍遍回憶那晚的事,想找出點線索。

    意大利恐怖片的巔峰
    要說把恐怖和懸疑摻一塊兒,意大利的 “鉛黃片”(giallo)裏好多都能打。但《水晶鳥》絕對是標杆,把犯罪和恐怖揉得恰到好處,既懸疑又嚇人。片裏反複回放那段目擊畫麵,逼著觀眾跟主角一起琢磨:到底發生了啥?

    7. 《我的血腥情人節》(1981)


    瓦倫丁布拉夫小鎮是個采礦鎮,20 年前礦難死了好多人 —— 就因為倆工頭跑去參加年度舞會了。隻有礦工哈裏・沃登活了下來,被逼得吃人肉,瘋了。現在小鎮想重開舞會,結果出現個穿礦工服的殺手,專挖受害者的心髒,大家都覺得是哈裏回來了。

    加拿大礦坑裏的暗黑寶藏
    80 年代加拿大恐怖片出了不少好貨,這部就是邪典經典 —— 獨特的背景、調調,加上這些年重新火起來,名氣越來越大。它還有個梗:原版被剪了 9 分鍾,好多片段成了 “失傳鏡頭”。作為懸疑砍殺片,它放了好幾個煙霧彈,不到最後猜不出凶手。

    6. 《愚人節》(1986)


    一群大學生去偏遠別墅過複活節,剛到就發現屋裏全是 “惡作劇陷阱”,一開始還覺得好笑,結果周末有人開始失蹤。剩下的人覺得不對勁,而且外界傳來消息:有個精神病患者跑出來了,別墅的通訊也被掐斷了。

    滿屋子嫌疑人,猜吧
    這部片當年因為結局反套路而出名,不到最後根本看不出路數。前麵就是標準的 “誰是凶手”,煙霧彈明顯,反轉也多,凶手身份一直藏著。整體調子比較輕鬆調皮,適合不愛看太血腥,但就愛猜凶手的人。

    5. 《祝我生日快樂》(1981)


    高中生弗吉尼亞(吉妮)很受歡迎,最近剛從車禍裏恢複 —— 車禍裏她媽死了,她自己失憶,還會突然斷片。結果她所在的 “尖子生團夥” 開始死人,大家急著找凶手,而吉妮的斷片讓她自己也成了嫌疑人。

    80 年代砍殺片:誰都可能是凶手
    這部片最牛的是讓觀眾一直猜,連主角都可能是凶手 —— 畢竟她失憶又斷片。雖然最後揭曉凶手時有點拉垮,但創意殺人場麵和全程緊張感,還是讓它攢了不少粉絲。

    4. 《感恩節》(2023)


    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市的 “黑色星期五”,當地超市 Right Mart 發生騷亂,死了好幾個人。超市老板的女兒傑西卡・賴特那晚很慘:男友受傷後甩了她,她還覺得是自己引發了騷亂。一年後超市又要搞促銷,抗議不斷,更糟的是出現個殺手,專殺那些他(或她)覺得對那晚騷亂有責任的人。

    節日主題砍殺片,猜凶手很上頭
    開頭超市騷亂就夠刺激,接著交代背景,一下子冒出好幾個嫌疑人。手法不算複雜,但煙霧彈夠多,猜到一半才開始掉線索。整體就是致敬經典砍殺片,血漿管夠,看得爽。

    3. 《櫻桃瀑布》(2000)


    虛構的 “櫻桃瀑布鎮” 裏,有個殺手專殺處女。警長的女兒喬迪・馬克恩(布蘭妮・墨菲 飾)被卷了進來,她的朋友們一個個被盯上。她查到這些案子能追溯到 25 年前 —— 當時有個女人被侵犯,而政府官員把這事壓下去了。喬迪得在更多朋友死前,找出誰在為過去的事複仇。

    反套路的砍殺片,有意思
    布蘭妮・墨菲演的喬迪一邊查陳年舊案,一邊應付各種煙霧彈,最後才揪出凶手。小鎮黑曆史挖得夠深,懸疑夠勁,殺人場麵也夠狠。除了懸疑在線,它還靠反套路(專殺處女,顛覆恐怖片老梗)、黑色幽默和社會諷刺,在恐怖迷裏成了邪典。

    2. 《驚聲尖叫》(1996)


    高中生西德尼・普雷斯科特(內芙・坎貝爾 飾)和朋友們被一個戴麵具的殺手盯上,這殺手叫 “鬼臉”,癡迷恐怖片。死人越來越多,朋友們之間互相懷疑,誰都信不過誰。《驚聲尖叫》成了 90 年代最成功的恐怖係列之一,很多人覺得這是韋斯・克雷文最好的作品。

    90 年代懸疑砍殺片的天花板
    對 90 後來說,《驚聲尖叫》和《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麽》定義了那個年代的砍殺片 —— 全靠密集的懸念勾人。雖然兩部都好,但《驚聲尖叫》的文化影響力太大了,直接重塑了砍殺片。這種 “元電影”(meta)式的砍殺片,既是致敬也是創新,成經典不是沒道理的。

    1. 《忌日快樂》(2017)


    特裏・格爾布曼(傑西卡・羅德 飾)被困在循環裏:她在校園裏被麵具殺手殺死,第二天一睜眼,又回到被殺那天。每晚她都想逃,可不管怎麽改,最後還是會死。但每次循環,她都能多知道點凶手的線索,慢慢逼近真相。

    時間循環 + 砍殺片,居然這麽帶感
    《土撥鼠之日》混搭砍殺片,聽起來可能很蠢,但特裏一次次被殺的循環,加上 “誰是凶手” 的懸念,讓它成了 2010 年代最好的恐怖片之一。設定離譜又帶感,血漿和黑色幽默都有,現代懸疑恐怖這麽能打的,真沒幾部。續集《忌日快樂 2》也值得看。

    這些電影證明:砍殺片不隻是潑血漿,猜凶手的過程才是最讓人上癮的。從 80 年代的經典到近年的新作,每部都在說:想知道誰是凶手?憋著,看到最後再說。


    本文由網絡整理 ©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電影《731》定檔,對18歲以下有提示!8年屢次延期,到底誰在阻擋
    下一篇
    太牛了,他用手機拍出「年度票房冠軍」

    評論

    共 0 條評論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