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於9月6日舉辦電影《坪石先生》分享會活動。正在全國熱映的電影《坪石先生》以抗戰時期中山大學、嶺南大學等華南院校輾轉遷至粵北坪石堅持辦學的真實曆史為背景,講述了黃際遇、杜定友、衛梓鬆等華南教育先賢在烽火中堅守教育陣地、延續嶺南文脈的傳奇故事。本次活動邀請了《坪石先生》導演、廣東省電影家協會副主席、華南師範大學教授甘小二擔任主講嘉賓,與讀者共話烽火年代讀書人的風骨與堅守。
電影《坪石先生》導演甘小二做客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在分享會上,導演甘小二圍繞電影展開深度分享。影片刻畫了顛沛流離年代裏,一群讀書人於炮火中堅守講台、逃亡時守護典籍的群像,他們兼具學術精深的追求、堅守氣節的人格與詩意從容的風雅,用行動詮釋知識分子的風骨與尊嚴。談及“星火問道”的內涵,甘小二指出,“道”包含學問、救國與文明傳承之道。教育者秉持“知識救國”信念,堅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精神;學生則在困境中苦讀,追尋成長與報國之道,兩代人共同構築起堅韌的文化血脈,為新中國教育事業奠定基礎。對於“坪石精神”的當代意義,甘小二表示,其核心是烽火歲月中教育者堅守使命、守護文明的毅力與擔當,與當下“教育家精神”一脈相承。它提醒人們,教育不僅是傳授技能,更在於塑造人、守護文明;既激勵當代教育者以“大先生”為範,堅守教育初心,也召喚每個人保持對知識、文化的敬畏與家國情懷。正如影迷所言,影片傳遞出的“職業信仰”與“向光力量”,能治愈當下的焦慮,給予人堅守的勇氣。
活動現場展出杜定友先生的部分珍貴手稿。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將“書癡”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的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杜定友,是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圖書館學家之一、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先驅和卓越奠基人,在曆史上也曾多次擔任廣東省立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前身)館長。在活動中,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副館長彭傑代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向讀者介紹了杜定友先生與該館深厚的淵源。活動現場還特設杜定友先生專題展覽,集中展出其部分珍貴手稿及生平史料,讓讀者得以直觀感受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深厚的曆史底蘊與精神傳承。
為了讓讀者深度沉浸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中,活動設置了《坪石先生》劇本共讀體驗環節。在甘小二導演的引導下,讀者們通過沉浸式的劇本圍讀,穿越回那段烽火連天的歲月,觸摸到了劇本中的文字溫度。本次活動更是吸引了中山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校友與影迷朋友慕名而來。
讀者進行劇中角色扮演,共讀《坪石先生》電影劇本。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吳愷珩 通訊員 謝鍶涵 陸嘉瑤 苗苗